耶鲁大学与中国的友谊与合作历史
1: 耶鲁大学与中国的悠久友谊
2: 耶鲁的中国学生
3: 耶鲁的中国研究
4: 耶鲁毕业生与中国
5: 耶鲁的中国艺术及中国艺术家
6: 耶鲁与中国的教育合作项目
1: 耶鲁大学与中国的悠久友谊
2: 耶鲁的中国学生
3: 耶鲁的中国研究
4: 耶鲁毕业生与中国
5: 耶鲁的中国艺术及中国艺术家
6: 耶鲁与中国的教育合作项目
耶鲁毕业生Peter Parker在广州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西式医院——眼科医局(Ophthalmic Infirmary)。在19世纪80年代,包括孙中山在内的许多中国人在此学习。这就是今天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耶鲁收录了一套《五经体注》线装书,是第一个收藏中国书籍的美国学术机构。
容闳从耶鲁毕业,成为第一个取得美国大学学位的中国人。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留学生,容闳毕业于耶鲁大学,学成归国服务清朝政府,建成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并组建幼童出洋肄业局,十年间先后遣送120名中国幼童官费留学,其中22名学生被耶鲁录取。他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容闳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耶鲁任命Samuel Wells Williams为中文专职教授,他曾作为美国传教士到过中国,并任美国驻中国的外交官。
容闳将私人藏书捐赠耶鲁,由此发展而来的耶鲁东亚图书馆是美国当今最好的中文图书馆之一。
中国教育代表团的学生之一詹天佑从耶鲁谢菲尔德科学学院毕业,回国后成为中国的“铁路之父”。
一群耶鲁校友创办雅礼协会,旨在促进教育、卫生与文化的交流。到1920年代,雅礼协会已成为一个中美合作企业,各个分支机构的主要领导职位都由中国人担任。
耶鲁本科毕业生李登辉先担任复旦公学(现为复旦大学)第一任总教习,后成为复旦大学第一任校长(1913-36)。
随着耶鲁毕业生Edward H. Hume的加入,雅礼协会的工作重心逐渐转为医疗卫生与教育,并在长沙开设了一个诊所。日后,发展和扩建出雅礼中学、雅礼学院、湘雅医院及医学院和护理学院。
颜福庆从耶鲁医学院毕业,此后成为湘雅医院院长,创办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并任卫生署署长。
曾在耶鲁就读的幼童出洋肄业局学生唐国安成为北京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
耶鲁毕业生Henry Killam Murphy在中国设计了数幢大楼,包括清华大学的大礼堂。
耶鲁医学院最早毕业的两名女生之一、儿科医师Louise Farnam加入湘雅医学院。
黄自在耶鲁学习西方音乐,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交响乐作品《怀旧》。他的艺术歌曲享有盛名,流传至今。1930年代他在上海音乐学院担任教务主任。
耶鲁开设中文语言课程,开发出一套语言教学精读课程。在其后的四十年里,耶鲁中文教授编写了两套具有开创意义的教材,在美国各地广泛使用了许多年。
杨遵义获得耶鲁大学地质与古生物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成为中国古生物学、地层学的开创者以及中科院院士。1994年杨遵仪教授成为首位荣获耶鲁大学校友最高荣誉奖章“克罗斯奖”的中国学者。
耶鲁毕业生John Hadley Cox在中国支教英语两年之后,将一批约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000年长沙地区制造的容器文物捐献给耶鲁大学美术馆。今天的美术馆在中国瓷器与绘画方面收藏丰富。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收藏有William Alexander有关中国风景与人物的素描与水彩画,他在1792-94年间担任英国驻华使团的画工。
邬劲旅开始他在耶鲁建筑学院长达43年的教书生涯。两年后,他接受的第一个大工程是设计雅礼中学和长沙医学中心的37幢楼房。
雅礼协会与钱穆等中国知识分子合作建设香港新亚书院,此后书院被纳入香港中文大学。
耶鲁东亚研究委员会成立,旨在提高耶鲁的东亚研究教育。今天,耶鲁院系每年向学生全面提供关于中国语言、历史、文学、环境、人类学、社会学、政治、艺术、经济等各类课程。
耶鲁神学院图书馆得到一批有关中国的传教工作及基督教堂的珍贵手稿与档案资料,其中包括1832-1950年间将近400名前往中国的传教士记录。
李名觉加入耶鲁戏剧学院,成为舞台设计系教授。
耶鲁毕业生、未来的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被任命为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成为实际意义的美国现代第一位驻华大使。其他任过美国驻华大使的耶鲁毕业生还有温斯顿洛德、李洁明(James R. Lilley)、雷德(Clark T. Randt, Jr)和骆家辉(Gary Locke)。
耶鲁最大的国际性附属组织——耶鲁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成立,旨在促进校园内的社交、学术与文化活动。
耶鲁大学香港校友会成立,是耶鲁全球校友会中最活跃的一个。进入21世纪后,耶鲁分别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成立校友会。
超过150名耶鲁毕业生参加雅礼协会的英语教学项目,前往中国教书。雅礼协会的医疗卫生项目把将近50名中国医疗人员带到美国进修,也把超过40名美国医疗人员派到中国进行医学交流。
以提供最全面的国际法与比较法课程闻名的耶鲁法学院开设法律在中国的新兴角色这一课程,由武汉大学的两位学者主持系列讲座。在过去的五年里,耶鲁其他学院也先后开设有关中国的课程,包括林业与环境研究学院、管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建筑学院及神学院。
耶鲁历史学家史景迁教授出版其代表作《追寻现代中国》。史景迁教授在长达五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不懈研究与书写中国。今天,耶鲁教员与二十多个中国城市建立了合作研究项目。
雅礼协会扩大工作与合作范围,在环境保护、护理、公共卫生、艺术、法律教育与社区服务等方面开展活动。
耶鲁大学出版社与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合作出版“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超过15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参与撰写并出版了九套丛书。1997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将首轮出版的《中国绘画三千年》图书作为国礼赠送给时任美国总统、耶鲁法学院毕业生比尔•克林顿。
Richard U. Light奖学金设立,全额资助出色的耶鲁学生前往对口院校学习中文、日语或韩语。至今已有超过1500名学生前往北京、哈尔滨、昆明、上海、南京与台北的大学进修中文。
雅礼协会创办耶鲁贾氏学者项目,选拔中国护理人员到耶鲁进行为期六个月的住院医师实习,并设计相关的公共卫生课题,回国后实施完成。
耶鲁法学院成立了中国法律中心,之后更名为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该中心从事教学、研究以及和中国进行具体项目合作,协助推进中国的法制和政策改革,推进中美关系。该中心在北京大学、耶鲁北京中心和耶鲁大学都设有办公室,为中国法律法规的起草和实施提供专业咨询帮助,并就有关中美关系的许多议题展开对话与交流。
耶鲁皮博迪自然历史博物馆是美国北部唯一陈列《中国的有羽毛恐龙》这一开创性展览的博物馆,展示中国辽宁出土的带羽毛古生物的珍贵化石标本,距今一亿两千万年。在皮博迪博物馆的入口有一块美丽的水杉化石标本,水杉曾被认为早已灭绝,只存在于化石中。直到1943年在中国中部一个偏僻的山谷里发现了这一依然存在的珍贵树种。
耶鲁建筑学院中国工作室成立。工作室现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合作,每年有两校的学生前往中国城市发展地区实习,重点研究可持续性多功能建筑模式和社区发展。
耶鲁大学宣布招生不考虑学生的支付能力,对所有各国学生一视同仁。到2013-2014年度为止,耶鲁每年向中国本科生发放约48,000美元奖学金。
北大-耶鲁植物分子遗传学及农业生物技术联合中心在北京大学成立。该中心主要研究植物体系的基础生物学领域,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提高农作物种植技术上。
耶鲁在中国香港、长沙、北京等地举行建校300周年的庆祝活动,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并向耶鲁致贺。
耶鲁法学院毕业生、前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部长及美国贸易代表Carla A. Hills被任命为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
复旦耶鲁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在上海成立。该中心的研究成果被刊登在《细胞》杂志的封面上,这是《细胞》第一次用中国的研究做封面。在过去十年中,该联合实验室找到了5000多个哺乳动物的新突变/基因位点,这比全世界的研究团队在过去40年中找到的总数都多。2014年该中心被中国政府任命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之一。
耶鲁医学院是中药全球化联盟的十六个创始成员之一,该联盟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医中药。其他创始成员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
耶鲁艺术学院毕业生王敏在欧美学习工作二十多年后回国,担任中国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及北京奥运设计主任。
牛头犬国际实习生项目在香港和北京成立。在第一个十年里,超过315名耶鲁学生在中国进行暑期实习,实习机构从紫禁城的故宫博物院到IBM中国、英特尔中国,不一而足。
北京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历史系联合开设博士生和博士后的正式交流项目,学生选修与研究方向相关的研究生课程,并在该领域的教授指导下完成论文。北大的学生一般选非亚洲的课题,耶鲁学生则选择中国历史课题。
耶鲁与中国教育部合作,举办首届中国重点大学校长高级研讨班。
清华大学、中国市长协会和耶鲁林业与环境研究学院联合举办高层管理人员系列教育活动,帮助中国市政领导人了解及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北京大学和耶鲁大学成立北大-耶鲁微电子和纳米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从分子级别上研究电子材料及设备的合成、操作、测量、分析和建模。
每年夏天,来自复旦、清华、北大、人大及上海交大的本科生在耶鲁参加暑期班和英语语言学院。这些活动让中国学生得以体验耶鲁生活,并与耶鲁学生一起上课。
越来越多的耶鲁中国毕业生回国创业(如阿里巴巴、高瓴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等),或在学术、政府机构(如最高人民法院)、社会团体等领域发展。
耶鲁政府高级领导人研讨班开班,对象为中国政府副部级以上的官员,重点关注依法行政问题。这是在海外设立的中国最高级别的政府领导培训项目。
耶鲁被授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证书,成为第一所可以在中国股票债券市场投资的外国大学。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耶鲁大学联办国家留学基金委-耶鲁大学生物医学世界学者项目,将中国最好的生物医学研究生派往耶鲁进修享誉世界的生物与生物医学研究专业。
耶鲁与北大合办的本科生全面沉浸式交流项目已进行了六年,这是中国第一个让外国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同住的本科生交流项目(以往的留学生住在特设的留学生宿舍)。
在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历史性访美日程中,耶鲁大学成为他停留的三个地点之一。他也是第一位在耶鲁做演讲的中国国家首脑,中国官方媒体现场直播了这次演讲。在访问耶鲁期间,胡锦涛以个人名义邀请100名精选的耶鲁师生访问中国。
耶鲁网上课程在中国走红,哲学教授Shelly Kagan的课程吸引了上百万名观众,使他成为2010年中国最受欢迎的外籍教师之一。截至2016年12月,包括诺贝尔奖得主Robert Shiller教授的金融市场课在内的耶鲁公开课,在中国网络平台的播放总次数超过1亿7千万次。
耶鲁医学院、雅礼协会、湘雅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联合创办中国六个住院医师实习项目之一。
耶鲁音乐学院和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汇集世界十所最高音乐学府,举办为期两周的"相约北京 2008:世界顶级音乐学院音乐文化交流活动",为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会热身。
耶鲁公共卫生学院为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员举办培训活动。
Snyder院长致力于扩大与中国政府官员、企业家及商界领导的合作项目,促进与美国企业界、学术界及政界要员的互动交流。
第一家报道当代全球事务的网络杂志《耶鲁全球在线》与复旦大学合作,首次发行《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成为第一家有关全球化的中文网络杂志。
耶鲁护理学院与位于长沙的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湖南省疾病防治中心及雅礼协会合作开展艾滋病治疗研究。
耶鲁神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中国最早的神学教育与培训机构之一——联合开设学生交流项目。
中国国务委员刘延东(现任副总理)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鼓励耶鲁学生前往中国,呼吁深化中美之间的人文交流。
耶鲁公共卫生学院和清华大学联合推出为期四年的“巾帼圆梦:耶鲁-清华国际医疗卫生管理课程”,合作培养医疗卫生行业的女性管理人才。
耶鲁管理学院教授陈志武入选“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的微博关注者超过一千万。
贝拉克•奥巴马总统发起"十万强"计划,鼓励美国学生留学中国,希望到2014年底留学中国人数达到10万。雅礼协会列席联邦顾问委员会,并被选为重点合作伙伴。
时任耶鲁校长Richard C. Levin在《外交事务》上发表《世界一流:亚洲名校的崛起》。
耶鲁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合作举办中国-耶鲁女性领导发展研讨班。在第二年的研讨班上,耶鲁法学院毕业生、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欢迎中国女性领导者前来美国。
耶鲁-中国儿童发展研究项目与中国政府、高校、行业组织、新闻媒体以及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系列学术活动。以此增进中美两国在幼儿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提高中美两国的幼儿教育质量。
耶鲁国际访问学生项目成立,香港大学等合作学校派遣优秀学生来耶鲁访学一年。
耶鲁校友服务团组织200名校友及亲友到安徽休宁县进行为期一周的教学与文化交流活动。
耶鲁校友举行耶鲁全球校友领导者交流活动,加强各校间校友联系,并在香港和北京组织领导者会议。
耶鲁管理学院召集27所国际一流的商学院成立全球高端管理联盟,旨在促进教学交流合作的同时,帮助组织学生更好地应对日益交错复杂的国际市场带来的挑战。合作院校包括中国复旦大学商学院、人民大学商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
亨利•基辛格向耶鲁捐赠个人文档资料。基辛格是外交家、学者和老师,在尼克松执政期间担任美国国务卿,并促使中美正式建交。
上海戏剧学院与耶鲁戏剧学院及其他三所美国大学合作,开办冬季学院。
耶鲁大学出版社和中国国际出版集团联合出版《环球汉语》(Encounters),是一套针对英语母语学生的创新、互动的中文教材。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扩大与耶鲁的合作,每年选派优秀青年代表参加耶鲁校园里的领导力培训班。
耶鲁北京中心成立,为耶鲁各学院组织在北京举办研讨班、会议和领导才能培训等项目提供专用场地和设备。耶鲁大学现有150多名教员在中国或从事和中国有关的科研、教学和培训等广泛活动,合作机构遍及中国二十多个城市。
上海交通大学与耶鲁大学成立上海交大-耶鲁生物统计联合中心,研究癌症及心血管与代谢疾病,强调将理论研究应用于临床治疗。
耶鲁林业及环境研究学院与清华环境学院联办双硕士学位项目。